红色驿站|青山处处埋忠骨,雨花台结英雄花——李耘生烈士血染的信仰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1日 来源: 作者:

       “回首雨花台畔,别语匆匆遗愿。五十易春秋,日夜在肩‘双担’。双担,双担,未敢白头言倦……”这段令人感动的《如梦令》,原稿就陈列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了这一首人们读来为其感到心碎的词,作者的感情透过纸张呈现于读者眼前。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占地153.7公顷,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烈士陵园。而这首词是革命烈士李耘生的爱人章蕴(建国后任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于1982年所作,但是我们要讲李耘生烈士的故事,却要从1932年说起。因为叛徒出卖,当时的中共南京党组织遭受了重大破坏,漫天的白色恐怖中,身为中共南京特委书记的李耘生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7岁。

红色驿站

(南京雨花台纪念碑)

       一、初绽齐鲁,踏上征途

       李耘生原名李殿龙,字耘生,曾用名李立章、李涤尘,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乐安县(今广饶县)大王镇西李村一个农民之家。置身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榨中的社会的他,在青年时期就在心中种下了为人民群众奉献的种子,并随着他的成长过程一步步生根发芽,最终开出来绚烂的花。

       1920年,刚满15岁的李耘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青州第十中学。

       1922年,山东省早期共产党员王翔千作为李耘生的老师,引领和帮助他积极学习了《共产党宣言》《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促使他开始与党的一大代表、山东省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通信,并介绍李耘生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李耘生参加过青州的各界人士万人大会和游行示威等活动,把自己学习到的先进思想积极地进行宣讲。多次的斗争经验使李耘生本来稚嫩的思想得到了淬炼,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斗争进行的必要性,在这基础上,他开始走出校园,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斗争方式,为革命事业寻求更大的舞台。

       1924年2月,李耘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任青年团济南地委秘书,专门负责学生运动。

      l925年李耘生先进入团中央工作,青岛惨案和五卅惨案发生后调入青岛任团地委书记和组织部部长,同年六月组织发动了7000余学生参加罢课游行示威反抗镇压工人运动罢工的暴行。

       他青年时期在山东所做的各种斗争,奠定了他之后的成长方向,孕育了他的革命理想。这朵英雄花,初绽于齐鲁大地。

       二、顽强生长,转战汉宁

       1927年1月,李耘生被派往武汉,任中共石乔口特区区委书记。此期间,他结识了区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章蕴,不久即结为夫妇。7月,李耘生担任中共武昌市委书记。

       1928年春,调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化名李立章。抵南京后,两个多月未接上组织关系。后经人介绍,到《时事新报》驻南京办事处当记者,继续寻找党组织。4月30日,因叛徒王复元告密,以“共产党嫌疑犯”罪名被捕,被判刑l0个月,关押于南京老虎桥江苏“第一模范监狱”。在狱中,李耘生见到了曾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过的共产党员王井东,了解到上海党组织的情况。

       1929年4月,李耘生刑满出狱后,经王井东介绍,立即赶赴上海,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此后,他便来往于上海、南京之间,从事铁路工人运动工作。

       在这期间,李耘生遇到了许多艰险磨难,但他并没有放弃理想,而是在磨难中踽踽前行,不言放弃,这朵英雄花,顽强生长着。

       三、茎叶繁茂,临危受命赴南京

       九十几年前,在南京市秦淮区白下路101号,李耘生化名李涤尘,以南京白下路贫儿教养院的历史教员身份做掩护,开展革命斗争。当时的南京沉浸在白色恐怖之中。他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此时进入南京的危险程度,但即便如此,当党组织下达二赴南京的命令时,他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南京,干革命!”。出发前他回到家乡见了父母,那时的他应是做好了为革命、信仰牺牲一切的准备。李耘生的使命很明确,就是重建南京党组织。

       1931年,来到南京后,他主动接近南京贫儿教养院爱国老师和员工,同他们谈论时事,宣传政治形势,发展党员。与此同时,李耘生秘密培训先进分子,甚至在国民党中央电台机关中建立了共产党支部。他建立起10多个党支部,发展近200名党员,南京地下党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李耘生为南京地下党组织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阶段,他的组织能力等得到充分发挥,他这朵英雄花的茎叶不断繁茂起来。

       四、灿烂花开,忠骨英魂

       1932年4月,因叛徒告密,南京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南京形势一夜之间变得岌岌可危。李耘生被捕,一开始,敌人对李耘生的身份也是满腹狐疑。在叛徒的“帮助”下,敌人以其年仅2岁的儿子为诱饵,他的身份在儿子的呼喊中暴露了。于是敌人开始对李耘生软硬兼施,逼他交出党的秘密。

       据狱中幸存的革命者追忆,当时,敌人对李耘生说:“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生路,一条死路。只要你说四个字:“愿意转变”就是生路,就是一家团圆,甚至是“富贵荣华”,一切似乎听起来都很难拒绝。但是,李耘生的回答斩钉截铁:“绝不转变!”他说,共产党人为劳苦大众奋战求解放,这是他奋斗的目标。需要转变的是那些为蒋介石卖命、与人民为敌的家伙!他还鼓励其他被捕同志坚强起来,“为人民,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屈。要在任何斗争中经得起考验!”为抗议敌人非人的折磨,他挺身而出,提出了“三不许”条件:一不许烧霉米烂菜吃;二不许克扣“囚粮”;三不许打骂“犯人”。敌人感受到李耘生的抵抗决心后,于1932年6月8日把他押上了雨花台刑场。最后一刻,刽子手问他:“你要不要写家信?有什么遗嘱?”李耘生回答说:“家信早已写好,遗嘱就是盼望亲人与你们斗争到底!”那一年,李耘生年仅27岁。那一年,南京雨花台开遍“英雄花”,他用生命守护了信仰,化作不朽的“雨花魂”。

红色驿站

(李耘生与家人)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深刻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短暂的27年人生里,李耘生血荐轩辕,走完了光辉的一生,他的事迹必将为后世所铭记,他的精神也必将激励革命后代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