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驿站|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马海德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1日 来源: 作者:

(马海德像)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1933年11月,刚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乔治听说在上海一带流行着一种东方的热带病。同情心促使他下决心越过重洋,到中国去为苦难的人民解除病痛。

       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原外籍公民,他在中国度过了55个春秋,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

       1936年,在宋庆龄的推荐下,两个外国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最高指挥部驻地。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另一位名叫乔治·海德姆。几个月后,斯诺完成了采访,离开陕北,之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而乔治·海德姆则自愿留在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军的卫生部顾问。

       1937年2月,马海德经吴亮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如他说的,“从此我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而不是作为一个客人置身于这场伟大的解放事业之中,我感到极大的愉快。”

       当年年底,他回延安筹建陕甘宁边区医院。为了更好地接近边区人民,他不仅很快学会了中国普通话和陕北的方言,而且把自己原来的美国名字乔治·海德姆改成了中国名字马海德,既增加了边区回族同胞姓氏中常见的“马”字,又保留了原来美国姓海德的字音。

       仅在1944年到1947年,马海德就曾诊治伤病员4万余人次。由于出色的工作,他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多次奖励。延安时期,还曾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和新华通讯社的顾问,积极参加外事活动和对外宣传工作。

(工作中的马海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国籍,他深深地为自己成为新中国公民而自豪。1950年,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很快,马海德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我国性病、皮肤病和麻风病防治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他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下,中国终于在60年代初取得了基本上消灭性病的震惊世界的成就。

(医疗队初到边远地区时,那里的群众不敢抽血检查,马海德亲自给牧民们作抽血示范)

      马海德晚年身患癌症,但他一直顽强地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马海德临终前说:“如果让我重新开始生活,我还是要选择这条道路,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