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驿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宁死不屈女英雄刘胡兰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2日 来源: 作者:

一、生平简介

\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出生在兵荒马乱的抗日战争背景下的她,深受伟大革命的影响,10岁时就英勇协助抗日,14岁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年仅15岁的她毫不退缩,英勇就义,用生命书写坚定与忠诚。

       1947年3月,毛泽东主席为纪念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同年8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2009年,刘胡兰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二、人物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的抗日队伍来到刘胡兰出生的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开展抗日救亡。抗战期间,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等群众为八路军运送物资,刘胡兰继母胡文秀曾是娘家南胡家堡村妇救会委员,嫁过来后经常利用纺线的机会教刘胡兰识字。当时,刘胡兰家对面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敌工站”,刘胡兰经常去听抗日故事,学唱抗日歌曲。因此,在革命氛围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刘胡兰很快成长起来。

       1942 年,10岁的刘胡兰当上了儿童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送情报,掩护抗日干部。巾帼不让须眉,在战争面前,刘胡兰自告奋勇,支援前线,不仅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刘胡兰也在共产党的培养下,投入了新的战斗。11月,她担任中共文水县委 “妇女干部训练班”的小组组长,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刘胡兰担任了云周西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学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1946年5月,她被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她却主动提出:“我要求上级把我留在平川,我人熟地熟,能够坚持。”经过上级批准,刘胡兰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石佩怀。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刘胡兰,你们村中还有谁是共产党员?”刘胡兰说:“再没有,只是我一个。”敌人又说:“你自白。”刘胡兰坚决不自白,她说:“死了没关系。再过十几年我又是这么大!”匪徒先后铡死6个村民,铡死一个就问她:“你怕不怕?你说出共产党员来,就不杀你。”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匪徒又说:“你自白了,给你家里一份地。”刘胡兰说:“你给我抬一个金人来,我也不自白。”说完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

       漫天飞雪,云周西村笼罩在一片阴霾中。刘胡兰最后留给这片土地的,是高昂的头颅和铮铮铁骨。而她留给历史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是永远被铭记的崇高精神。

\

三、英雄已去,精神永存

       刘胡兰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篇章。刘胡兰牺牲后,她的英雄事迹被详细报道,广为流传。刘胡兰就义十周年后,在她的家乡山西省文水县建起了一座刘胡兰纪念馆,成为一个寄托哀思、缅怀烈士的重要场所,当年的云周西村如今已改称“胡兰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