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驿站|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6日 来源: 作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的年代,在党的队伍里涌现出一大批女性豪杰。昔日东北抗日战场上便有一位名扬四方的女英烈,连敌伪的报纸也惊叹于她“红枪白马”的英姿。她就是郭沫若所盛赞的“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同志。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 ,战士们尊称她“我们的女政委”。
 
红色驿站
 
       个人简介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1905年 四川省宜宾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
       早年经历,成长历程
赵一曼8岁入私塾,10岁时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穿耳眼,但无论呵斥还是责打,她都坚决不肯。她当着众人的面洗脚,这在当时被认为有伤风化。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后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夏,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1929年2月,赵一曼在湖北宜昌生下一个男孩,取乳名“宁儿”。1930年4月,辗转各地从事地下工作的赵一曼,在上海征得其小姑子陈琮英的同意后,将年幼的孩子送到汉口,托付给陈达邦的堂兄陈岳云抚养,并留下一张母子合影,从此再也没有与儿子相见。
       “九一八”事变后,她化名为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
       受伤被俘,壮烈牺牲
       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
       1935年12月,日军将生命垂危的赵一曼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在医院里,她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革命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揭露日军的罪恶行径。她的豪气和勇毅赢得了医院警士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的尊敬和同情,1936年6月28日,她在董宪勋和韩勇义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凌晨,被追敌再度抓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一个月后,在一无所获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敌人决定把赵一曼押解到她曾经战斗过的珠河县,斩首示众。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同志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壮烈牺牲,当时的她年仅31岁。
       壮志可歌,母爱可泣
       赵一曼的儿子宁儿刚满周岁就被送走,临刑前孩子已经7岁了,她却一直未见过。万般思念儿子的她向押解的宪兵要来纸笔,写下了临死前最想对儿子说的话:
       (以下是遗书中具体内容)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红色驿站
赵一曼留给儿子陈掖贤(宁儿)的遗书 ①(抄件)
 
       事实上,赵一曼写下了两封遗书,在写完第一封遗书后,她想到敌人也许会拿着她的遗言作为口实,去迫害她的家人。于是,她又写了一份与之前编造的口供一致的遗书,以下是第二封遗书具体内容。
       宁儿:
       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
       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育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
       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红色驿站
赵一曼留给儿子陈掖贤(宁儿)的遗书 ②(抄件)
 
       第二封遗书中提到的内容是不实的,赵一曼的丈夫当时根本不在东北,更没有死,她这样写的目的,和她的化名赵一曼一样,是为了混淆敌人的视听,为了防止敌人根据信的线索对她的亲人进行追捕和迫害。
 
红色驿站
(赵一曼与儿子的唯一一张合照)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赵一曼为人民而战、为民族牺牲的英雄气概,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