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读物推荐——《青春之歌》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来源: 作者:

      黑暗的年代,世道离乱,人的尊严和生命比纸还贱。《青春之歌》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以爱国青年为先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作为重点描写的事件,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经历的生活道路和他们的思想风貌。

红色读物推荐——《青春之歌》

      作家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了这部半自传体小说,字里行间真情流露。1951年正式开始创作到1952年底完成初稿。其间,作者杨沫被调到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担任编剧,从事专业创作。而这时的她又一直处在病痛的折磨中,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艰难地熬过了六年的漫长时日,终于完成。1959年,小说拍成同名电影上映,青春成长与革命人生衔接的清新自然。在那一时代勇敢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信仰,以一腔理想主义的热血,照亮腐朽的黑暗。《青春之歌》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年。

红色读物推荐——《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中拥有悲苦人生的女主人公——中学生林道静,一度试图蹈海自杀,关键时刻却被男主人公——来自北大的余永泽救下,从此她的人生有了曙光和转机。因不满校方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林愤而辞职,辗转来至北平见到了余永泽。几经周折与磨难,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一起。无奈随着局势的风云变幻和长时间近距离的相处,林和余二人的思想分歧越来越大,在一次集会上,林邂逅共产党人卢嘉川,她从对方手中得到许多进步书籍,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也让她恍如大梦初醒一般,渐渐明了存在于世的意义,以及人生奋斗的方向。旧社会给一个想自食其力、个人奋斗的女青年安排的道路是异常险恶的,但即使如此,林道静仍然走上了一条极不平凡且充满危险和考验的革命之路,她携手有着共同志向、满腔热血的好友,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献到革命斗争中去。

红色读物推荐——《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塑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他们中间有忠于党的事业、无私无畏的无产阶级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卢嘉川、林红、江华;有苦闷彷徨而又执著追求最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知识青年王晓燕、许宁等;有追求个人名利走整理国故道路的“老夫子”余永泽;也有走向时代反面的甘于沉沦的知识分子如叛变投敌的戴愉、贪图物质享受而堕落自灭的白莉萍等,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的时代内涵,丰富并深化了主题,给人以激励以警策。

红色读物推荐——《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产生于一个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高扬的时代,从普通走向伟大,从平凡走向崇高,是一代人的普遍追求。林道静的道路非常及时地适应了广大青年人的这种精神需求,而且自传性的写实也使这种精神诉求增加了一种真实感和震撼感。在那样一种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林道静不再只是一种艺术形象而是一种生活的典范,满足了青年读者渴望崇高的心理欲求。《青春之歌》将壮阔的政治叙事与世俗的情爱故事巧妙地缝合在一起,使女青年林道静的情爱历险与“知识分子”和“民族国家”的成长统一起来,从而成为一部经过历史化和经典化的作品,不仅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可深入探讨的价值与意义,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漫漫征途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图文·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