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驿站——刘秋菊:琼崖人民的“姨母”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来源: 作者:

       刘秋菊(1897—1949),女,海南省琼山县(今海口市)塔市乡福云村人,是琼崖著名的巾帼英雄。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琼崖特委妇委书记、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等职。她一向以智勇双全著称,是一个威震敌胆,被广大群众传颂为传奇式的女英雄,也是海南妇女革命的光荣榜样。

红色驿站——刘秋菊:琼崖人民的“姨母”

(刘秋菊烈士遗像)

苦水里泡大,党培养成长

       刘秋菊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里,从小父母就逝去,与姐姐相依为命。旧社会,女子不配有名字,她只有一个乳名叫“妚二”。参加农会时,共产党塔市乡支部书记林克泽同志才为她取个名字叫做“秋菊”。在党的领导下,塔市乡成立了农民赤卫队,刘秋菊第一个报名参加,决心用生命来保卫革命。

红色驿站——刘秋菊:琼崖人民的“姨母”

 (刘秋菊纪念园)

机智又勇敢,传奇故事多

       1928年春节期间,刘秋菊、林克泽等人在演丰乡迈聘村共产党员林太川家里开会,由于探子告密,敌人派出民团把村子包围了起来,情况万分危急。刘秋菊坚决让林克泽等人先从后门撤退,自己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刚好此时林太川的妻子正在给双胞胎喂奶,刘秋菊急中生智,立即把身上的一件衣服脱掉,将枪藏好,给林大嫂使了一个眼色,然后从她怀里抱过一个婴儿,佯装给孩子喂奶。不久,敌人冲入林家,刘秋菊暗暗拧了一下婴儿的屁股,孩子顿时哇哇大哭。于是,她搂住婴孩一边摇动,一边喃喃自语:“哦哦哦,侬别哭,不用怕,老总是过路的。”

       “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共产婆’没有?”敌人对她这对“母子”未起疑心,只是恶狠狠地向她问话。

       “他们刚跑出去了。”刘秋菊指着林克泽撤离的相反方向答道,她凭着机智摆脱了敌人的追捕。

 

母瑞山突围,重返根据地

       1932年春节前夕,刘秋菊配合红军,烧毁了潭牛敌炮楼,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7月,国民党第一集团军警卫旅长陈汉光率所部3000多人,抵琼“围剿”革命,琼崖革命进入低潮。琼崖特委和琼苏政府机关被围困在母瑞山,在极端艰苦的岁月里,刘秋菊与黎民、冯安全、朱运泽等在琼文地区坚持艰苦的斗争。

       有一天夜间,刘秋菊在南排村里活动,国民党兵在搜查中发现了她,便一直在追赶。这一带刘秋菊地形地势都极熟悉,她毫不畏色,胸有成竹的引诱敌人在小山丛林中兜圈子,一连兜了几个大圈,来到了三岔路口,她故意把一只破草鞋丢在小道上,自己却转过山沟钻入蕃薯园里,卧倒畦沟中,用蕃薯藤把自己盖得严密,敌人来到三岔路口,拾到破草鞋,便认为刘秋菊走得急了,连鞋掉了也不敢收拾便向前跑了,于是便一直狂追下去,这样,刘秋菊又一次以机智摆脱了敌人的追捕。

红色驿站——刘秋菊:琼崖人民的“姨母”

(纪念园里的刘秋菊像)

艰苦岁月里,扎根群众中

       刘秋菊是一个生活朴素、工作十分踏实的人,在艰苦的岁月中,她经常穿着一套黑色土布便衣,拖着一对木履,头戴陈旧竹笠。但打起仗来,冲锋陷阵,英勇非凡。回到后方,她却开荒种地,养鸡放鸭,样样能干,看来像个农妇。唯一不同的是她经常佩带着一支勃朗宁手枪。

       刘秋菊的名字,在全海南来说,是家喻户晓的。老区的群众,不论男女老小,没有人不认识秋菊同志的。群众给她一个最亲呢的称号:“姨母”。  “姨母”来了,谁都想请她到家里坐一回,吃一点东西,说几句知心话。

       1949年8月24日,久经考验的老战士、海内外闻名的、全琼敬仰的琼崖妇女领袖、琼崖人民的“姨母”、敬爱的刘秋菊同志,由于长期从事艰苦斗争,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享年52岁。但是,刘秋菊同志的功勋永垂不朽,她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永照琼崖!

红色驿站——刘秋菊:琼崖人民的“姨母”

(海南妇联主任黄玉梅的题词)

 

图文·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