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点燃革命之光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来源: 作者:

《新青年》点燃革命之光

(《青年杂志》创刊号)

简要介绍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点燃革命之光

(陈独秀)

《新青年》三次重大的经历

       第一次:1915年6月,从日本回到上海的陈独秀,他想为中国的青年们办一本杂志,他认为未来中国之希望在新一代青年身上,同年9月15他创办了《青年杂志》。地址:上海嵩山路南口吉益里(今太仓路119弄)21号。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这是一次震撼的思想革命。

       第二次:1917年2月,受北大校长蔡元培应邀,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之迁入北京,地址:北京箭杆胡同9号。从1917年2月---1920年2月,因为北京大学,及其他高等院校众多,文人墨客云集,文化优势空前,《新青年》得到了迅猛发展,这是一次空前的文学革命。

       第三次:1920年2月,为了躲避追捕,陈独秀又回到上海,《新青年》也随之迁回上海。地址: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陈独秀先后吸收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如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雁冰(矛盾)等作为《新青年》的编辑,此时的《新青年》的核心就是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宣传。从第8卷1号开始,《新青年》就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的机关理论刊物。这是一次星火般的政论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理论的准备。

《新青年》点燃革命之光

(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老渔阳里2号)

总结

      《新青年》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党内许多同志如毛泽东等都受到过它的影响,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尝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杂志崇尚的自由、进步、民主、科学等命题,让无数爱国青年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大能量,开始了救国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给当时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盎然生机。

      正如胡适所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它点燃的民主与科学之火,变革之光,依然能够照耀着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梦的道路上跋涉前行。在如今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不能抛却家国天下。我们当听从梦想与责任的召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文·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