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周活动之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讲座纪要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1日 来源: 作者:

       2022年7月10日上午,我院邀请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部主任,研究馆员(正高),省非遗保护专家陈佩,为我院学生奉献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的学术盛宴,讲座由我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邹飞老师主持。

       陈主任以今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引入,讲座将对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点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体系、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陈佩主任首先解读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的组成,讲解了世界遗产的分类标准,包括文化遗产(我国36项)、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同时,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点。

       接着,陈佩主任对海南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2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解读。总计十类,包括著名的儋州调声、崖州民歌、打柴舞、舂米舞、琼剧、临高人偶戏、黎族树皮布制作工艺和南海航道更路径等门类。截至目前,海南省已建立国家级、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项,市县级非遗项目300多项,包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人、省级130人。尤其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在此基础上,陈佩主任结合自己多年亲身经验,为我们展示了大量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目,让我院学生有一个直观切实的感受。

       由于疫情影响的原因,活动调整为线上,我院线上参与人数120人左右。通过此次讲座,使我院学生不仅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也使我院学生对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创新创新项目的申报选题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国家大力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契机下,我院作为海南省唯一的历史学本科专业,加强与非遗中心的合作,为建设自由贸易港贡献海师历史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周活动之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讲座纪要

历史文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周活动之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讲座纪要

历史文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周活动之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讲座纪要

历史文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周活动之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讲座纪要

图文:杨香瑞

审核:王志强